什么是雙排牙?為什么長出雙排牙?
什么是雙排牙呢?
我下面放一張典型的雙排牙圖,你看一眼就明白了。
做好心理準備啊:
真不是你眼花,這小男孩就是外面長了一排乳牙,舌側(里面)還長了兩顆恒牙。
你說這孩子的恒牙都長這么大了,乳牙怎么還不掉啊?
老母親該怎么預防自己孩子變成這樣?
出現苗頭時怎么處理呢?
事情還得從換牙的過程說起,雙排牙也叫“乳牙滯留”。
出現在換牙期(6-12歲)的孩子嘴里。
正常情況下,恒前牙牙胚位于乳牙根的舌側下方,乳牙牙根逐漸瓦解吸收,牙齒松動。
與此同時,恒牙逐漸向前上方移動,乳牙脫落后,恒牙萌出。
但是現在,一部分孩子的換牙“程序”有點錯亂,還沒等乳牙“下崗”恒牙就迫不及待“上崗”。
于是,兩顆牙并排在崗(恒牙如下圖藍圈),就形成了雙排牙。
乳牙自開始松動直至完全脫落,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
期間,任何位置都可能出現雙排牙,以“下前牙區”較為多見。
為什么長出雙排牙?
竟然是“吃”惹的禍
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出現雙排牙,問題就出在家長的喂養方式上:
1、吃的太過精細
在換牙的時候,乳牙牙根要先被牙床吸收一部分。
這個“牙根拆除”工程靠咬合力量刺激,才能啟動和加速。
但是現在的孩子,從6個月長牙開始,吃的是松軟的米飯,軟爛的肉糜。
甚至連水果也要榨成汁,牙齒很少受到咬合力量刺激。
刺激不夠,換牙自然動力不足。
2、給孩子吃的太好
想不到吧,給孩子吃的太好竟然也會誘發雙排牙。
孩子吸收的營養太多了,就會導致恒牙牙胚提前發育,從而在乳牙脫落之前就長出恒牙,形成雙排牙。
3、乳牙根尖出現病變
乳牙根尖出現病變,牙床和牙根之間出現粘連,也會“拽著”它們不讓脫落。
那么,長出雙排牙又會有什么危害呢?
4、牙齒排列不齊
乳牙不掉恒牙斜著萌出后,想歸位奈何空間不足,只能歪歪斜斜擠在一起,造成牙齒排列不齊。
如果是上門牙不能完全歸位,無法和下牙咬合對齊,那就是地包天。
有時候下門牙乳牙松動以后咀嚼會疼,孩子為了避開下門牙受力,咀嚼時刻意下頜前伸,也會形成地包天,這種一般來說是暫時的。
5、不利于口腔健康
歪歪扭扭的牙齒自然不利于口腔衛生。
例如:牙垢、牙結石、口臭……
如何避免雙排牙?用它!
這恐怕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我五星級推薦的意見是:
1、從現在起,一定要多用牙!
蘋果、豆類、甘蔗、玉米、牛肉干,這些日常中偏硬的食物,不要打汁、不要切塊,讓孩子用門牙咬,大牙嚼,啃起來!
現在吃硬的食物,刺激乳牙脫落程序及時啟動。
萬一長了雙排牙,還能加速乳牙脫落,也能緩解換牙期間牙齦的瘙癢及疼痛。
同時也能夠鍛煉孩子的咀嚼肌,有利于發音。
咀嚼還促進頜骨發育。
恒前牙一般都比乳前牙大1/3左右,頜骨跟著變寬變大了,才能裝得下更大的恒牙。
順便說一句,對于幼兒園中大班的孩子,如果牙齒有縫隙,是好事,說明頜骨現在就給恒牙留位置了。
反而是如果乳牙排列緊密的話,換牙以后往往有可能間隙不足。
萬一孩子長了雙排牙,也不用急著第一時間去拔牙。
如果恒牙出來,乳牙很松,可以啃硬食試試,同時每天用潔凈的手去晃晃它。
如果一點不松或松動度很小,就建議去醫院拔除了。
該不該拔不要自己判斷,還是定期帶孩子進行牙齒檢查,由醫生告知。
醫生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反而耽誤孩子的,往往是家長這一環節。
一口整齊漂亮的大白牙不僅是健康的象征,還能大大提升顏值。
最后的最后,我總結了換牙期幾大注意事項,都是干貨,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啊!
2、注意口腔衛生
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這也是亙古不變的護齒法則。
家長要幫孩子刷牙到至少7歲,如果不是幫孩子常刷牙,我也不能第一時間發現他長了雙排牙。
3、定期檢查口腔
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有些嚴重的錯頜畸形,如地包天,要早發現早調整才會有明顯效果。
4、要避免不良習慣
吐舌、咬唇、咬鉛筆等習慣要避免,家長發現孩子有這些苗頭要及時糾正。長期做這些動作,會影響恒牙的外觀和形態。
5、適時佩戴防護牙托
兒童及青少年期要謹防牙外傷,孩子做滑冰、籃球等劇烈運動前,建議佩戴防護牙托,降低牙外傷風險。
孩子換牙不是小事,替換后的恒牙伴隨孩子一生。如果在六七歲到十二、三歲這段時間,牙齒換得不好。
不但因咀嚼不好影響消化、發育,還可能影響發音,甚至臉型、容貌等。若因大人的疏忽無知,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健康和幸福,實在追悔莫及呀。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28
2023-08-24
2023-08-24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18
2023-08-15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18
2023-08-15
2023-08-14
2023-08-14
2023-07-06
2023-06-30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