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nuk5i"></delect>

    1. <input id="nuk5i"><li id="nuk5i"><address id="nuk5i"></address></li></input>
      1. 大眾健康網 | 常見疾病 | 手機版 | 網站地圖

        logo

        banner
        大眾健康網 > 體檢 > 體檢項目 > 血常規報告單怎么看

        血常規報告單怎么看

        發表時間:2023-06-14 17:57:39 來源:互聯網

        一張血常規檢查中或多或少,總有那么一兩項數值存在異常,有的人不以為然,有的人卻暗自惶恐,害怕是什么大病找上了門來,針對日益血細胞數值存在異常的情況,需要提高一定的警惕性。

        血常規報告單怎么看

        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數量會發生變化,血常規檢查簡便、快速、易行,能夠幫助醫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變化,為進一步判斷疾病提供有用線索。但對于平常人來說,化驗單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就像天書一般,很難讀懂。

        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項目,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囱R幓瀱,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120~160) g/L,女性為(110~150) g/L。

        血紅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可見于多種疾。

        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③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肛裂出血。

        ④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

        ⑤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大量長期吸煙,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腎臟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查看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數據對于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藥,以免延誤診治。

        二、 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瀱沃邪准毎嫈凳侵笢y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及百分比的變化來判斷病因。正常成人WBC總數為(4.0~10)×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Gran)占50%~70%,淋巴細胞(Lym)占20%~40%,單核細胞(Mono)占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堿性粒細胞0~1%。

        白細胞減少常見于:

        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敗血癥等。

        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癥、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等。

        ④某些藥物及化學試劑及放射線影響,如磺胺藥、氯霉素、抗腫瘤藥、化妝品、不合格裝修材料等。

        白細胞增多常見于:

        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葉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闌尾炎、白喉等。

        ②明顯的白細胞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③某些腫瘤可致白細胞升高。

        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于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淋巴細胞比例會相對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剝脫性皮炎、腸道寄生蟲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應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后、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于驚慌,至少要復查一次,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三、 血小板計數(PLT)

        PLT的正常值范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于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見于血液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脾切除后、運動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減少常見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藥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很常用的檢驗方法,報告單中的項目比較多,所以在看報告單時,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項,必須把各項化驗結果綜合分析,醫生也會根據你的臨床癥狀以及體格檢查的情況做進一步的診療處理。

        以上三項是做血常規檢查重點關注的三個指標,如果存在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切勿大意,放任不管!

        推薦閱讀

        精彩圖片

        日本亚洲高清中文不卡专区_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精品_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在线高清动漫_2021天天做夜夜爽视频
            <delect id="nuk5i"></delect>

          1. <input id="nuk5i"><li id="nuk5i"><address id="nuk5i"></address></li></input>